文章正文
艺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揽中华文明精华集古今农业稀珍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3-02 21:41:49    文字:【】【】【

  汉代烙煎饼的锅长什么样?古代的水车有多大?我国最早的青霉素又是怎么来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找到答案。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坐落于南京农业大学,由南京农业大学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共建,是中国第一个系统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现有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安信10,藏有古代农业生产工具1000余件、原版古农书346部3000余册、古代农业生活和文化用品、古代农业作物和动物标本,以及国内外各类土壤标本等。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以中国农业起源为起点,以科技发展为主线,系统展示了从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演变过程,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特色和成就。在各个展品当中,最珍贵的当数明嘉靖马直卿刻本《齐民要术》,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整的一部农书,它系统记载和总结了北魏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兼及蚕桑、林业、畜牧、养鱼、农副产品加工等各个方面,被称为“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居中国五大农书之首。

  “明嘉靖刻本《齐民要术》是1524年出版的,全国仅存两部。我们的藏本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部,近似于孤本。被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列为重点文物。另外一部在上海图书馆,不过上海图书馆的那部少了两卷,而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的这部则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馆长卢勇介绍。

  馆中还陈列着大量石、铜、铁、木质农业工具,其中既有原始农业时期的木石工具如砍砸器、刮削器、石刀、石斧、石磨盘,也有传统农业时代的铁木生产器具。

  在展馆的中心位置还摆放着一个外形如锅盖状的铁质品,锅面中间高四周低,直径有将近40厘米,锅底下端还各有3个高度约10厘米的“脚”。

  “这个器具叫作铁鏊,是汉代人使用的炊具,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摊煎饼神器’。”卢勇解释,汉代人将柴火放在锅底加热,然后将和好的面团平摊在上面做成面饼,就像如今街头的摊煎饼一样。可别小瞧这小小的“煎饼锅”,它可是当时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技术提高的有力见证。“在汉代以前,农业生产者无法将粮食做精加工处理,只能吃煮熟或蒸熟的粮食。到汉代,农业生产者学会了用工具将粮食加工成面粉,大大丰富了人们日常饮食的种类。”

  近年来,博物馆还依托多媒体设备展厅,借助照片、视频等数字化虚拟信息,创新陈列形式。此外,现有的专题展览可以更加形象地为参观人员解读中国农业文化与历史。博物馆在坚持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正常对外开放的同时,积极举办和引进融艺术性、科普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精品临时展览,使展览的内容与形式更具社会教育功能,并更好地面向社会,服务大众。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基地,近年来,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融合教学、科研、科普功能为一体,发挥了科普教育服务作用,激发学生农业历史文化兴趣,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农业文明,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体会农业文化的深刻意义,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服务好校内教学的同时,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如同一部生动形象的立体农业历史百科全书,为参观者提供我国历史上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农村生活、乡村习俗等方面的知识与文化,使其了解中华农业文化的博大,感受中华农业文明的精髓,弘扬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操。(嵇刊)

  原标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揽中华文明精华集古今农业稀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脚注信息
鼎汇3油漆涂料企业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9-2023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